孙赟执教《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
作者: 于琴仙 | 发布时间: 2017/5/9 14:35:55 | 4479次浏览
在一年级下册学习“加法和减法”的过程中,教材安排了求两数相差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在此之前,学生初步理解了减法的含义,学习了部分数与总数关系的实际问题,即我们常说的求和、求剩余、求被减数、求减数的实际问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积累了比较两种物体个数谁多谁少以及多几个或少几个的经验。本课教学设计,体现了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的尊重。
一一对应,是比较多少的基础。新课之前,设计了猜、比两根纸条哪根长,比小猫小狗谁多谁少两则饶有趣味的活动,帮助学生激活“使一端齐平”、“一个对着一个比”的比较策略与方法,为后继学生探索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相差部分作了铺垫。
新课部分,孙赟教师紧抓教学重点展开教学。本课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的算理和算法。教学设计以教材中的例题为蓝本,化静态的主题图为动态的活动,先是让学生把两种花片一一对应排一排,从而直观看出红花片比蓝花片多,多5个。再引导学生通过列式计算解决问题,实现由“看出”到“算出”的跨越转换。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预设是:先列出算式,再理解算理。这是符合一年级孩子的数学学习现实的——他们,面对像求相差数这样的数学问题,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求相差数的教学,并不满足于知道了“多几”,还要理解如何算出“多几”以及为什么这样算。为什么用减法算?列出算式之后的追问,帮助学生将新的问题与以往所学的有关减法的问题建立起实质性的联系,即理解:13比8多多少,要从13里去掉8。而教师在摆出的花片图中标数据、添虚线的设计,所体现的设计指导思想也正是:借助直观操作,紧扣减法含义,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花片,既是学具,也容易成为玩具。在两人各抓一把花片时,比一比谁抓的多,这几乎是顺水推舟的事,成人如此,儿童也如此。因此,在解决了比较花片多少的问题之后,教师设计了抓、比、说、算的游戏活动,让一年级孩子的学习节奏得到调节,而这轻松的过程中,学生又体验了以往“比多比少”这样的问题也就是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
尝试练习,让学生提问题解答。学生所提的问题,既有求和的,也有不同说法求相差数的。在比较、沟通的过程中,学生进一步认识求相差数的问题如何表述,理解解决问题的思路。其后的巩固练习,用活、用足教材中的习题,并巧妙地以小动物运动会为情节贯穿始终。虽然各题都是解决相差关系的问题,但教师细腻而又富有变化的设计处理,避免了各题简单的机械重复,同中有异,由易到难,梯度发展。开放性问题的设计,既巩固深化了知识,又通过鲜活数据的统计与比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