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相同的“中国心”
——2022年秋学期尧塘小学语文组第八周活动简讯
作者: 陈惠芳 | 发布时间: 2022/10/19 12:02:45 | 1921次浏览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讲述的是周恩来少年时,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都无处说理的事,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
刘俊老师和孙玉琴老师同时执教这一课,课堂教学虽有不同,但都拥有相同的“中国心”。
刘俊老师教学思路清晰,引导学生理解文本,钻研文本。从题目切入,提出“是什么让周恩来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学生很快在文中找出“中华不振”这一原因。接着又顺势而导,“你从课文中哪些句子可以体会‘中华不振’?”学生钻进文本体会“中华不振”,又适时地补充当时社会背景,结合图片真正让学生感受“中华不振”的境况。学生深刻地理解少年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如此充分地体会“中华不振”,学生就自然地与少年周恩来一起感同身受,产生情感共鸣。
孙玉琴老师先引导学生思考“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什么意思。并联系全文体会周恩来疑惑到静思到立志的心理变化过程。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有位同学一直默默地坐在那里,若有所思”,到周恩来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样学生可以体会到周恩来绝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在此之前经过认真充分的思考才立下远大志向,从文本中感受周恩来的坚定。
(供稿:陈惠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