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课同构 集思广益
二年级数学组第一次磨课
作者: 孙赟 | 发布时间: 2022/11/3 14:58:23 | 1757次浏览
石力羽老师精心准备了《认识厘米》一课的教案,课件和学具(1厘米的纸吸管)。《认识厘米》是在学习了比较物体长短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已有这方面的经验和基础,但对于操作和应用仍有一定的难度。用厘米做单位测量长度是学习测量物体的开始,也是学生初次认识长度单位,学习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厘米长度单位的正确建立,将对学生认识其它长度单位产生积极的正迁移。
在认识1厘米时,首先观察尺子上有些什么,让学生对尺子有个总体印象,再让学生比一比,量一量,建立1厘米的概念。认识1厘米有多长,让学生用手指在尺子上量一量,再用两只手指间的距离表示给大家看,再利用老师准备的纸吸管进行比划以及比较。最后让学生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以及找一找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这一环节学生表现得很积极。
在学习如何测量时,学生在有了从刻度0开始测量就可以直接看另一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的结论后,通过实践石老师明确了使用尺的正确方法:先将刻度0与所测量的物体的边对齐,再把尺放得和物体一样平。
孙赟老师执教了《9的乘法口诀》一课,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孙老师先利用知识的迁移类推性,让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总结1—8的乘法口诀的方法,自己编写总结9的乘法口诀,发现口诀中积的规律,充分发挥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有利于理解和掌握9的乘法口诀,同时发展了学生的思维,然后采取生动、活泼、有趣的形式引导学生熟记9的乘法口诀,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最后利用对比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课堂的主要部分:编写乘法口诀和寻找乘法口诀表格中的规律,都是通过学生小组学习进行的。一方面发掘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从学生汇报交流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来看,学生不仅很好地归纳出9的乘法口诀,而且对于每句口诀的意义表述也非常清楚。
9的乘法口诀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规律,编出后该怎样记住呢?孙老师没有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发现隐藏的规律,寻找记忆口诀的途径。让学生找一找乘法算式积的规律时,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一次又一次在找到规律后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