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例研究】在数的认知中感悟数概念的一致性
——以苏教版一年级数学新教材上册《认识6-9》一课作例研究为例
作者: 石力羽 | 发布时间: 2024/10/14 10:02:16 | 220次浏览
数是数学最基本的研究对象。数的认识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历来都是小学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2024年10月10日,课题组全体成员走进一年级的数学课堂,听了赵丽娟老师执教的一节苏教版一年级新教材《认识6-9》一课,课后,课题组成员依据《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修订的苏教版教材在“数的认识”方面有哪些新的变化?教学中课堂作业研究单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就苏教版、人教版教材之间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分析,从数认识的一致性角度对新课标视域下如何在数的认知中感悟数的一致性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一、课例洞察:单元整体设计的新探索
【课标链接】
第一学段是学生进入小学学习的开始,要充分考虑学生在幼儿园阶段形成的活动经验和生活经验,遵循本阶段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认知规律,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的活动,更好地完成从幼儿园阶段到小学阶段的学习过渡。
数的认识教学应提供学生熟悉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可以用对应的方法,借助小方块、圆片和小棒等表示相等的数量,然后过渡到用数字表达,使学生体会用一个数字符号表示同样的数量。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19-20页
【教学实践】
赵丽娟老师执教的苏教版一年级新教材《认识6-9》一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0-5各数的基础上教学的。课中,赵老师通过“数珠拨珠”唤醒学生对1-5各数的学习经验,学生回忆起1-5是每个数添上1得来的,并通过1-5各数在数线上的排列明确数序,同时提出猜想“5添上1又会是多少呢?”开启新课学习。整节课通过“看图说数、个数分类”、“多维操作、多元表征”、“看图写数、知识勾联”三个活动的串联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数抽象出数学中的数,并用手指数一数、小方块摆一摆、数珠拨一拨等多种表征方式对6-9各数的感知,最后在由之前的1-5数珠“添1”的学习经验中继续衍生并理解5添上1是6,6添上1是7、7添上1是8、8添上1是9,同时对数线上数的产生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发现。
从单元整体教学的视角尝试在教学时设计能够勾联前后知识的联系的课堂研究单,并从单元视角设计教学路径和认知重心,结构化展开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进一步经历数的抽象过程,丰富数的多种表征方式,认识数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二、主题探讨:教学能力提升的新助力
课后,课题组成员从“新课标 新教材 新课堂”等视域对苏教版中“数的认识”版块有哪些新的变化?教学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就苏教版、人教版教材之间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分析,从数认识的一致性角度对新课标视域下如何在数的认知中感悟数概念的一致性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新课标确定了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强调课程内容的组织,重点是对内容进行结构化整合,探索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由此可见,素养导向的数学教学要突出整体化,结构化,一致性。关于数概念的教学,从本次的课例洞察和主题研究中,我们有以下几点感悟:
1.充分利用20以内认识数的基础,建好数的概念。20以内数的认识涵盖了进率,位值,数位,计数单位,它是学好大数,小数,分数的重要基础,怎样重视都不为过。
2.多角度认识和理解数的概念,尤其是感悟“计数单位”的意义。
3.遵循“具体--抽象--具体”的认知规律,理解数的意义,感悟数的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