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仿写教学设计
作者: 华晨 | 发布时间: 2025/3/26 15:09:32 | 14次浏览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仿写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仿照《雷锋叔叔,你在哪里》的诗歌形式,创作一首寻找身边“雷锋”的诗歌,提升诗歌创作能力。
巩固“泥泞、年迈、晶莹”等生字词,进一步体会诗歌中词句的表达效果。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的感人事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记忆力。
借助小组讨论、教师示范等方式,让学生掌握诗歌仿写的方法,学会运用设问、反复等修辞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发现身边乐于助人的行为,感受奉献的快乐,培养关爱他人、乐于奉献的良好品质。
增强学生向雷锋学习的意识,传承雷锋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仿照课文诗歌的结构和节奏,用“沿着……寻找,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你在哪里?……说:昨天,他曾路过这里,……”的句式进行创作。
引导学生把自己寻找“雷锋”的过程和发现写清楚,表达出对身边好人好事的赞美之情。
2、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挖掘身边的好人好事,使仿写内容具有独特性和感染力。
让学生在诗歌中自然地融入情感,提升诗歌的表现力。
三、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讨论法、示范法、练习法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播放《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歌曲,师生共同跟唱,营造学习雷锋精神的氛围。
2、引导学生回顾《雷锋叔叔,你在哪里》的课文内容,提问:“同学们,我们学过的这篇课文中,作者沿着哪些地方寻找雷锋叔叔呀?雷锋叔叔做了哪些好事呢?”(指名学生回答)
3、借助多媒体展示课文中的重点生字词,通过开火车读、齐读等方式,巩固学生对字词的掌握,如“泥泞、荆棘、花瓣、晶莹”等。
(二)启发回忆
1、展示图片: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场景的图片,如校园里同学互相帮助、马路上志愿者扶老人过马路、社区里人们为贫困家庭捐赠衣物等,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回忆自己生活中类似的场景。
提问:“同学们,在这些图片里,你看到了什么?你有没有在生活中遇到过或者自己做过类似帮助别人的事情呢?”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分享自己的经历。
2、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话题为“身边的雷锋事迹”。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印象深刻的好人好事,互相启发,丰富素材。
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适时给予点评和引导,比如:“你说得这件事很感人,能把当时的场景描述得再详细一些就更好啦。”“你观察得很仔细,这种乐于助人的行为就是雷锋精神的体现。”
(三)教师示范
1、教师以在校园里寻找“雷锋”为例,进行仿写示范:
“沿着长长的走廊,
寻找雷锋的足迹。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你在哪里?
教室的桌椅说:
昨天,他曾路过这里,
扶起摔倒的椅子,
摆放得整整齐齐。
瞧,那干净的桌面,
就是他留下的痕迹。”
2、边写边讲解:
首先确定寻找的地点是校园的走廊,这是仿写的场景设定。
运用课文中的设问句式“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你在哪里?”来引起读者兴趣。
接着以教室里的桌椅作为叙述主体,描述“雷锋”(做好事的同学)扶起摔倒椅子并摆放整齐的行为,最后通过“那干净的桌面,就是他留下的痕迹”来体现做好事的结果,表达对这种行为的赞美。同时强调在仿写中要注意诗歌的节奏感,尽量使句式整齐。
(四)学生仿写
1、学生开始尝试仿写,选择自己熟悉的场景,如社区、公园、公交车上等等,去寻找身边的“雷锋”。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学生确定写作思路,鼓励他们大胆表达,把自己的发现和感受写下来。提醒学生注意仿照课文的格式和节奏,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对于已经完成初稿的学生,鼓励他们再仔细读一读,看看能不能添加一些细节描写,比如人物的神态、动作,或者环境描写,让诗歌更加生动。
(五)展示交流
1、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在投影仪上展示。请作者先有感情地朗读自己的作品,其他学生认真倾听,感受诗歌中所描述的好人好事。
2、组织学生进行评价,引导他们从诗歌的格式是否正确、内容是否具体生动、情感是否真挚等方面进行评价。先让学生自由发言,说说优点和可以改进的地方,教师再进行总结和补充。例如:“这位同学很好地仿照了课文的格式,把在公交车上看到的让座行为写得很清楚,如果能再写写被让座老人的表情,诗歌会更有画面感。”
3、根据大家的建议,让作者对自己的作品进行简单修改。
(六)课堂小结
1、总结本节课内容,表扬学生们在课堂上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善于发现身边的雷锋精神。肯定大家在仿写中取得的进步,鼓励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继续留意身边的好人好事,向他们学习。
2、强调雷锋精神的时代意义,希望学生们不仅在课堂上创作诗歌赞美身边的“雷锋”,更要在实际行动中践行雷锋精神,从点滴小事做起,做一个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